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清晨的露珠

心清而志洁,常拂心舍,洁净自我,坚定心志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原创】戏谈“文学跳蚤”  

2009-08-12 16:58:42|  分类: 个人观点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      喜欢看文章,看那种评论性的。自己心中对文学有一种认识。觉得看一些现代的文学小说,是看世态的炎凉,人情的冷暖,体会一种现代社会光明和黑暗的对比。看评论性的文章是看个人的观点,以别人的观点作镜子,反照自己观点的对与错。

     最近几年,市面上评论性的文章屡见不鲜,一些读者也特别青睐这种文章。先是《易中天品三国》,又是于丹《解读<论语>》等等,还有许多许多。这都是《百家讲坛》那档子事儿了。本身我是非常钦佩他们的。因为大千世界的知识太多太多,我们不可能整日钻研那些史书典籍,但里面确实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挖掘的东西。易中天、于丹这样的大师看过了,吃透了,再拿出来将给我们听,使我们受益匪浅,何乐而不为呢?

     但是,最近在网上发现了一篇报道,并附有视频短片,易中天针对“假捐门”一事公然抨击余秋雨,说的振振有词,口若悬河,面不改色,心不跳。对此,我有一些异议。我认为这是一种“文学跳蚤”的表现。是要遭到唾弃的。作为文学艺人,易中天也好,余秋雨也罢,他们都是有身份,在文坛上有一定地位的人。在与朋友交谈之际,经常提起他们,认为他们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,可与鲁迅、矛盾相比。可易中天公然抨击余秋雨,这引起我的不满。

     论及余秋雨,我略略看过几篇他的文章,个人认为从文学功底上和社会历史的知识面上,都有很高的造诣。因此,我不否认我比较喜欢余老师的文章。

     至于易中天教授,因为他的《品三国》、《品人录》、《汉代风云录》的发表,也使人感到他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有非凡的成就。但他一直以品评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,虽是直观易解,却个人观点主义过重。现在又评论起余秋雨,且言语不善,说是小沈阳的裤子——跑偏了,这使我不满。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《三国演义》中,由毛阿敏演唱的片尾曲《历史的天空》里有一句歌词,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,歌词为:“担当生前事,何惧身后评。”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有过就要敢于承认,勇于改正。改了就是好同志吗。揪住鼻子不放,评头论足的人是否是小人之举呢?试问易教授一句:是否因为余秋雨名气日盛而醋意大增呢?是否只能以评头论足做混下去的资本呢?倘若是这样,确实是有辱大师之名了吧!

    人们评古可以,评古可以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历史,使自己的观点得以验证。论今也不错,论今可以正视自己的观点和人品,也可以取其所长补己之短。抨击就不可以,这是一种粗鲁的行为,不合乎文化人的涵养。若是公然抨击,是否有些放肆?一个人在大庭广众,众目睽睽之下遭到唾骂,尚感羞愧,在网上——一个全国人民的信息平台上大肆抨击,是否有伤他人尊严?这是易教授道德范围之内的吗?评了古人评今人,评了死人评活人。敢问易老师是否要把每一个文人都踩在脚下,以显出你的高贵心方足?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24)| 评论(2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